珠三角五大機場首次明確定位
在時隔一年半后,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總裁劉子靜、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許漢忠、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鄧軍、深圳市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傳奇、珠海機場集團公司董事長杜卓,這五位珠三角機場的掌門人重新坐到了會議室里。
明確定位
3月7日,“大珠三角地區(qū)機場落實珠三角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高層研討會”在廣州召開。五大機場達成了六項共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首次明確五大機場的定位,并“爭取國家拓展珠三角空域,使大珠三角地區(qū)成為國家低空開放試驗區(qū)”和“爭取政府支持以機場為龍頭建設綜合交通換乘樞紐”。
五大機場也首次明確各自定位,包括維護香港機場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鞏固其國際樞紐機場地位;努力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打造成為我國門戶復合型樞紐,鞏固其中心輻射地位并提高國際競爭力;將深圳機場“發(fā)展成為大型骨干機場”;把澳門國際機場建構成為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范例;繼續(xù)發(fā)展珠海機場,打造華南地區(qū)航空產業(yè)基地等。
對此,長期關注珠三角航空業(yè)發(fā)展的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鄭天祥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不論怎樣,這是積極的一步,是值得肯定的。”
一直以來,大珠三角這個兼有“全球制造業(yè)中心”和“全球最密集機場群”雙重稱號的區(qū)域,無論在客運還是貨運上都爭斗得水深火熱,各機場的改擴建也從來沒有停止過。2001年,“珠江三角洲五大機場研討會”(簡稱A5)成立,并約定每半年舉行一次會議。但2003年后A5一度中斷,知情人士透露,A5的延宕是因為討論的都是培訓、安保等淺層合作,深層如航線資源分配等則沒有觸及。2007年6月在民航局的推動下得以重啟,并成立了常設機構“珠三角機場合作論壇”(簡稱PAC),但此后又沒有了下文。
直到近期《珠三角地區(qū)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8~2020年)》發(fā)布,《綱要》要求“加強珠江三角洲民航機場與港澳機場的合作,構筑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的機場體系”。五大機場才重新醞釀合作。
成效幾何
中信建投分析師李磊表示,此次會議如果沒有民航局等政府高層參與,其效果還有待觀察。也就是說,A5合作,既要看共識還要看行動。
鄭天祥也提出了十分尖銳的個人意見:“香港、廣州和深圳機場的定位還可以更明確些。”他舉例,現(xiàn)在有拼車、拼房,機場間為什么不能拼機?在現(xiàn)在航空需求下降、航班不能滿載的情形下,這項舉措更有必要。內地航空公司削減的國際運力,也可以介紹給香港做中轉等。
同時,隨著北京、上海等地借著奧運和世博會契機,各機場國際航線逐漸增加并終將超過100條,香港機場國際中轉樞紐地位將面臨更大壓力,但香港機場目前卻專注于規(guī)劃增加100多條國內航線。廣州機場有著密集的國內航線網(wǎng)絡,但眼下卻專注于每年新增10多條國際航線。
鄭天祥說:“如果定位更清晰些,香港發(fā)展國際航線,從目前的110多條到200多條,堪比倫敦和法蘭克福機場;廣州發(fā)展內地航線,做到最大密度。這樣錯位發(fā)展豈不是更好?”
鄭天祥認為,解決五大機場惡性競爭的關鍵,還在于將它們交給市場去協(xié)調。他建議成立一家股份制航空集團公司,由利益捆綁來驅動機場間的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