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生產成本的新漿紗技術
為了應對全球性市場競爭,投資新的、有前瞻性的技術才可以鞏固未來地位,為此毛納施-祖克開發(fā)了新的預濕漿紗技術。在全球一體化的年代,優(yōu)化紡織工業(yè)的生產工序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在優(yōu)化過程中,品質和生產成本的監(jiān)控比其他因素更為重要;除此之外,環(huán)保方面亦不容忽視?,F今市場對品質的高度要求已不單只限于出口制品,更發(fā)展到本地內銷制品上。為達到上述要求,創(chuàng)新的、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不斷地被開發(fā)出來,令用戶鞏固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占有率以及抵御割喉式減價戰(zhàn)帶來的壓力。
中國每年有大約350~450臺漿紗機需求,國產設備的占有率約為70%,其馀市場就由不同的進口漿紗機品牌所占領,德國毛納施-祖克公司(Moenus-Sucker)占據其中40%的比率。Wetsize工作原理相對于歐美市場,中國市場在購置新工藝技術方面比較保守一些,所以在國內,該公司大多基于客戶的要求而提供一些較為傳統但可靠的設備。雖然國內有很多客戶對一些在國外已經得到驗證的新技術很了解,但是在新項目中往往很少考慮采用這些新技術。
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可以說是一個錯誤,因為國內的市場也會不斷發(fā)展,原材料價格會變得越來越昂貴,對環(huán)保的要求亦會變得更高。在漿紗設備選型方面,西方國家更加著重選用可獲得最高質量、減省生產成本、提供靈活性和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新技術,為了能滿足這些要求,舊的漿紗概念——預濕漿紗被毛納施-祖克重新發(fā)展,新技術連同新的工序控制系統已在很多客戶的工廠內成功使用。在漿紗工藝上使用的預濕(濕罩濕)處理,是一種在織前處理工序上的現代化技術,既可提高質量又可減省成本。此項技術不單能在一系列紡織工序上獲得明顯的成本減省,亦能提高布匹的質量。帶預濕部分的漿槽工作原理Wetsize預濕漿紗技術與傳統漿紗技術比較最高可節(jié)省達40%的漿料使用量;織布機效率可提高約4~5%,減少織造時的斷頭率和提高布匹質量;布匹后整理時的用水量和能耗亦可有效的減低,減省程度與漿料的減省相類似。
退漿清洗時的用水量得以減少與使用預濕漿紗技術可降低漿料使用量有關,預濕漿紗技術實際上讓漿料能覆蓋在紗支的表面,這樣令漿料在退漿時能更加容易被清除。經紗的喂入張力透過一根帶有負載感應的固定計量羅拉獲得準確的測定和控制。經紗在預濕槽內得到浸軋?zhí)幚?,并在預濕槽內被80~85℃的熱水沾浸,然后經過最高可達70kN的軋壓。這樣一來,熱水可清除紗支纖維上的部分油污,而軋輥的機械動作亦可清除紗支上大部分雜質和死纖維;水的粘著力和軋輥的軋壓可減低紗支上的毛羽。經紗在通過預濕槽后,紗支上的雜質基本上已被清除,表面毛羽亦大為減少,紗支內部這時的含水量視乎紗支的原材料和纖維的纖度,大約是在30~50%之間。
此外,由于預濕槽和漿槽之間的距離非常短,經紗在進入漿槽時仍然保持很高的溫度,這樣就不會由于漿料與經紗之間存在大溫差而產生熱震和引至漿料的濃度產生大的改變。反之,如果兩槽之間的距離不是這樣短,經紗在離開預濕槽后,紗支溫度會下降得很快。經過預濕后的經紗,在漿槽內通過三根并排的軋輥而得到雙浸雙軋式上漿,軋輥的軋壓力取決于經紗所需的上漿程度。
這樣處理能高品質的上漿,漿料好象一個膠囊一樣平均地包覆在紗支表面。由于紗支在預濕過程中被清除了表面的雜質和大大減少了毛羽,所以漿料能均勻地包覆在紗支上。同時漿料亦不能深入到紗支內部,因為內部已吸收水份。技術發(fā)展將經紗上漿預濕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最早的嘗試是在25年前,但是由于種種的技術問題,這個新概念花了很長時間才能把工藝應用在工業(yè)上。毛納施-祖克在發(fā)展預濕工藝過程中除克服了預濕軋輥與漿槽之間的同步、漿料的濃度由于與水份接觸而稀釋兩個難題,亦同時顧及了市場對技術和經濟的要求:帶預濕部分的漿槽和傳統漿槽大小一樣,可輕易地用新的預濕漿槽來取代舊有漿紗機上的傳統漿槽,以達到優(yōu)化漿紗機的目的,而不需要作出很大的投資和改動。預濕漿槽與傳統漿槽相比,漿槽內軋輥的數量比以前減少,但軋輥的直徑卻有所增大,這樣可降低經紗在上漿后彈性的損失和防止紗支在漿紗時斷頭。只需用6根直徑達253mm的軋輥,就可有效地將經紗導通漿槽,而不影響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
軋輥通過電機加壓,并以壓力感測器來控制軋輥兩端是否平衡。此系統會在線檢測軋輥的壓力和平衡度,不會出現滯后現象,這樣可確保全幅經紗得到均勻上漿。新款預濕漿槽的漿料槽的容量在相同寬度下要比傳統漿槽小一半,這樣更有利于不斷和快速更新漿料,漿料在槽內可保持粘度并不會被稀釋。帶有精密控制的加熱系統差不多是以全間接式加熱,由預濕經紗帶入的水份和留在槽內的水份會被加熱揮發(fā)的水份所抵銷。德國DenkendorfITV紡織大學實驗室對毛納施-祖克預濕漿槽所做測試的結果表明,Wetsize對紡織工序帶來的技術得益包括:紗支得到最高的穩(wěn)定性,抗磨性達150%;減少磨損達60%;減少毛羽達50%;由于毛羽減少而令紗支互相之間出現纏結的現象減少達60%;紗支得到最大的抗御能力。為了避免出現任何差異,實驗是在同一客戶的32臺雙織軸毛巾織機上進行,處理同樣的產品和使用同樣的漿料。
廠方之前的織造效率為92%,之后客戶估計織布廠每提高1%織造效率,公司每年的收益可增加15萬歐元,在6個月內織布廠的效率平均增加了4%。新工藝所帶來的最大效益是對織造效率的提升,在使用與傳統漿紗機同樣的漿料時織造效率最高可增加達4%。減少使用的漿料雖然可降低漿紗成本,但與此同時亦使織造效率有所降低,整體來說最好的效益是在提升織造效率與降低漿料使用量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與傳統工藝相比,使用新工藝整體上每年可增加17萬歐元的盈利,這計算還未包括對后整理帶來的好處、耗水量的降低和廢水處理費用的減省。資料來源:Moenus-Su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