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無緣分羹券商重組
中國證券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今年9月中旬宣布暫停外國金融機構投資國內證券業(yè)。證監(jiān)會主席尚福林同時還宣布,這項禁令實施的時間可能持續(xù)略多于一年。隨著這條禁令的出臺,媒體關于"中資券商集體淪陷"的爭論立刻消失無蹤了。
事實上,此前只有三例外資參股國內證券公司的事例,其一是2003年湘財證券和里昂證券合資成立華歐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其二是2004年高盛以承債的方式成立了高盛高華證券公司,高盛持有高盛高華證券公司33%的股權;其三是瑞銀集團獲得了重組后的北京證券20%的股權。
去年9月,瑞銀集團宣布,其參與的北京證券重組方案獲得了國務院同意,瑞銀以17億元人民幣的投入,在清理掉歷史包袱的同時,獲得了新北京證券20%的股權,占有一半的董事會席位和管理權。
證券公司一直是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一個重要投資目標。不久前,里昂證券首席執(zhí)行官樂民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經(jīng)表示,里昂證券有興趣繼續(xù)對國內的證券公司進行投資,里昂證券正在與國內的一些證券公司接觸。
而瑞銀集團的成功更是刺激了國外金融機構參股中國經(jīng)營業(yè)績不良的證券公司的熱情,如美林(Merrill Lynch)、JP摩根(JPMorgan)和花旗集團(Citigroup)等外國投行,一直在尋求與其他中國券商成立合資公司。而中國的很多證券公司為了解決眼下的困境,也頻頻和外資金融機構接觸。一時間,外資來勢兇猛。但緊接著他們就遇到了眼下的這條禁令。
外資欲克隆北京證券重組模式
在重組北京證券和將北京證券出售的過程當中,建銀投資公司起了很大的作用。北京證券重組過程的大致是,成立新證券公司受讓老證券公司原有的證券業(yè)務和相關資產。在此框架下,建銀投資根據(jù)市場化的原則和重組對象的實際情況,對重組方案進行不同的細化。
重組之后的北京證券注冊資本金仍然和原來一樣,被定為15億元,但過去老股東的股權進行了縮股,由原來的每股1元降到了每股0.3元,原北京證券的15億資本金只留下4.5億元。經(jīng)過改組之后,原來的股東僅占新公司30%的股權。剩余的股權暫時由建銀投資持有,由建銀投資再尋找投資方,進行轉讓。
在北京證券重組的過程中,建銀投資將新北京證券剩余70%的股權又轉讓給了三家公司--瑞銀、國際金融公司和中糧集團,它們分別獲得20%、5%、45%的股權。其中,瑞銀為獲得這些股權出資17億元,14億元是償還建銀投資此前為北京證券墊付的再貸款,其余3億元作為資本金。
這個方案特殊的地方在于,瑞銀不是直接向北京證券注資并獲得股權,而是間接從建銀收購了新北京證券的股權,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更高。之所以采取這種間接收購股權的方式,是因為管理層更認可這種方式,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國內券商的資產被賤賣。
新北京證券除承銷債券、股票業(yè)務外,可以從事經(jīng)紀業(yè)務、提供個人投資管理服務。業(yè)內人士表示,新北京證券成立之后,將是中國首次準許外資機構擁有內地證券公司的管理權,也是擁有全面證券經(jīng)營牌照的首家外資機構。此前有消息稱,瑞銀未來有意也有可能獲得新北京證券49%的股權。
由于通過收購股權,瑞銀獲得了全面證券經(jīng)營牌照,這正是很多外資券商夢寐以求的。因此即便是這種外資間接收購且出價更高的方式,也仍然為外資所青睞。后來JP摩根試圖進入遼寧證券的過程中就希望借鑒這種方式。遼寧省的大連證券、鞍山證券已經(jīng)先后倒閉,這之后遼寧證券在經(jīng)營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巨大的資金黑洞,遼寧省政府無疑希望能夠盡快解決遼寧證券的問題,讓本省在證券行業(yè)還能夠保留最后一點份額,于是對于重組遼寧證券非常積極。JP摩根希望先獲得遼寧證券25%的股權,具體的介入思路是延續(xù)北京證券重組的模式,請國內的金融機構來擔任"過橋"的角色,然后JP摩根來收購股權。
此后,又傳出花旗集團、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試圖用類似方式進入湘財證券的消息。
未來同臺競技不可避免
然而,外資進入券商重組領域的行動,很快就遭到了國內金融界人士的強烈反對。外資金融機構收購券商股權的行為被拿出來和QFII抄中國股市大底的行為相提并論。有證券業(yè)人士就指出,當國內證券公司普遍出現(xiàn)經(jīng)營困難的時候,外資金融機構趁機進入,盡管他們出的價錢要稍微高一些,問題券商的老東家數(shù)著錢還挺高興,但從全局的角度來看,也難免有點趁火打劫的嫌疑。
而且外資進入券商重組領域,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券商綜合治理的進展。有跡象顯示,在整頓券商的過程中,有一些存在問題比較多、風險比較大的證券公司,急于引進外資的目的是想用這種方法來掩蓋公司存在的問題,逃避本來應該承擔的責任。
當然也有人表示:"羊群里放進一只狼來,羊就會健康了。"外資進入帶來新的理念和技術,并帶來對現(xiàn)有制度和法規(guī)的沖擊,會促進整個中國證券行業(yè)的發(fā)展。讓外資參加個別中小券商的重組并無大礙。
盡管對于外資介入券商重組存在著多種觀點,不過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證監(jiān)會就再也沒有批準過外國金融機構投資國內證券業(yè)。中國證監(jiān)會是希望國內證券業(yè)的整頓重組工作結束之后,再允許中外合資證券公司開展業(yè)務試點。而按照計劃,國內的證券業(yè)的整頓重組將于明年10月份全部完成。
按照中國加入WTO的協(xié)議,在加入WTO過渡期結束之后3年內,允許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外資擁有不超過1/3的少數(shù)股權,合資公司可從事A股承銷,但不得進行經(jīng)紀交易。這就表示,目前個別外資金融機構已經(jīng)超過了我國加入WTO談判時對這個領域的時間承諾,已經(jīng)在中國獲得了提前開展相關業(yè)務的權利。
據(jù)記者了解,雖然外資入股內地券商的事暫時停頓,但并沒有打消外資金融參股國內券商的熱情。而國內的很多券商也仍然在和國外金融機構保持接觸,并且一些有引資打算的券商,目前正在準備和外資金融機構進行價格談判,等到綜合治理結束之后,監(jiān)管部門對外資參股解禁,就開始開展增資擴股的工作。
因此相關的禁令也僅僅只是推遲了外資進軍中國內地券商的時間而已。隨著中國金融業(yè)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未來中外資券商同臺競技的局面將不可避免。
作者:劉亮 來源:資本市場